真係唔好將香港亞博叫做乜野「方艙醫院」。如果有睇新聞稿佢個規格叫「社區治療設施」,這幾年命名醫院多以地方名字為首,所以叫「亞洲國際博覽館(亞博館)社區治療設施」。
依個設施,係好多同事既心血,亦有好多政府部門配合,有唔同既同事陸陸續續被抽調去幫手,其實,係香港人自救既方案。
見到有立法會議員咁唔滿意當中既一張唔屬於醫管局既自由神像海報,你應該明白抗疫既時候,有好多政治既原因係度阻三阻四。
當然,個名真係唔好叫又唔順口,但我又真係唔要叫「方艙醫院」。外國也有類像的臨時醫療設施搭建,英國的叫「南丁格爾醫院」,再配上當地的名字。
讀個歷史既人應該明白,正名,係幾咁重要。
點樣改名,我唔識。用抗疫殉職的醫護命名?要先得家人同意。用特首的名字命名,大家都會知道反對聲音有幾強烈。
香港在百多年前已經站在抗疫的最前線:葉赫森(A Yersin)以及北里柴三郎(K Shibasaburo)都係當年對抗鼠疫既國際知名的專家,將亞博改名為「葉森營」(Yersin Camp),絕對是香港歷史教育的好教材。又或者,把院中大堂改為「國勇堂」,既政治正確又能鼓動士氣,就算是「祖堯堂」、「樹昌堂」以及「卓偉堂」,都屬剛正爾雅,畢竟全是香港人的名字吧。
真係唔好將香港亞博叫做乜野「方艙醫院」,香港人應該有屬於香港人既名字,可以嗎?
這幾天在很多群組,都看到上面的照片。很多朋友馬上說,感謝國家隊支持香港建立「方艙醫院」,甚為高興。
但我想自發代表這個項目裏面的朋友澄清,這個亞博的臨時醫院,是「香港醫院管理局的同事,上上下下自己努力建立出來的」。
國家隊是來做檢測和協助之後的改裝,但沒有參與「建立」亞博臨時醫院,他們應該在建立的時候還沒到香港。
我知道醫管局有很多事情,都做得不似預期;也有不少朋友說,這臨時醫院亦有不少需要改善之處。但他們做得好的地方,就要鼓勵他們,更不要把他們的努力成果,錯誤地交給其他人。
仲有,呢個場係HA 自己嘅同事搭出嚟,唔好方艙前方艙後,要叫就叫番本名:「社區治療設施」。係做得未夠好架,HA 仲白痴到衝出黎出聲明支持政府推遲選舉,但唔係連廢廢地嘅credit都要雙手送人。林鄭搶住擦鞋,再睇埋原post嘅comment,就知擺明係想用多次金融風暴_國救港個套路。
資料網友提供,貼文只供back up用途
聲明:以上資料轉載自網絡,僅供參考。全港各區預料會有突發情況,各位切勿參與未經批准或非法的集會,本專頁亦不鼓吹任何犯法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