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務院今天向國會提交首份《香港自治法》報告,共點名10位損害香港自治的官員,包括特首林鄭月娥和港區國安委秘書長陳國基等人,遭點名人士恐面臨更多制裁。國務院亦警告國際金融機構勿與受制裁人士交易,否則可能面對嚴厲制裁。
國務院向國會提交報告列出包括特首林鄭月娥在內10名損害香港自治的中港官員,指法例規定國務院須在60天內公佈曾與他們進行大額交易的金融機構。國務院的報告沒有在制裁名單上添加新名字或點名任何可能受制裁的銀行和金融機構。不過,英美政界人士曾批評滙豐銀行和渣打銀行公開支持實施「港版國安法」。
國務院發言人奧特加斯(Morgan Ortagus)說:「這份報告彰顯我們一直反對北京蓄意侵蝕港人自由和實施打壓政策的做法。」他說,中共系統性侵害允諾港人的自治及《中英聯合聲明》內文字;透過施行「港區國安法」,北京更癱瘓香港民主制度、人權、司法獨立及個人自由。美國已多次公開譴責北京與港府行徑,包括大規模逮捕示威者、因政治因素延後舉辦立法會選舉等。
美國財政部8月公佈11人制裁名單,包括特首林鄭月娥、特首辦主任兼國安委秘書長陳國基、律政司司長鄭若驊、保安局局長李家超、前警務處處長盧偉聰、中聯辦主任兼國安事務顧問駱惠寧、警務處處長鄧炳強、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曾國衞、港澳辦副主任張曉明、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駐港國安公署署長鄭雁雄。美國財政部說,林鄭月娥「須對執行北京政策,打壓(香港的)自由和民主進程負直接責任」。8月遭美方制裁的官員中,唯一只有前香港警務處長盧偉聰不在國務院的報告內。

報告詳述每位官員遭點名原因,其中林鄭月娥是因為今年6月簽署「港版國安法」、動用緊急法來限制香港居民權利與自由等行為,包括將今年9月的香港立法會選舉延後一年。
根據美國的制裁行動,被點名制裁人士在美國的所有資產及權益、直接或間接擁有50%以上股份的公司均會被凍結及必須向財政部海外資產控制辦公室(OFAC)申報,除非得到OFAC發出特別許可,美國人均禁止買賣被制裁人士的資產及權益,亦不可向被制裁人士提供資金、商品和服務。由於名單可依情況隨時更動,代表該人士若一年內沒有被除名,就會面臨遭強制制裁命運。
林鄭月娥曾在電視訪問中表示自己在美國並無資產,亦不嚮往到美國,「對於呢啲所謂美國要制裁本人呢,我都係一笑置之,嗤之以鼻。」
「港版國安法」6月30日深夜生效後,美國總統特朗普7月中簽署《香港自治法》及一項行政命令,嚴厲制裁違反《中英聯合聲明》及《基本法》下中國對香港承諾的中方個人和實體,包括香港警方,並制裁與推行「港版國安法」有關官員及實體有業務來往的金融機構。法例規定國務院須在90天內公佈須就此負責任的個別人士,並在其後60天內公佈任何與該等人士進行重要交易的金融機構名單。法例要求總統在一年內,對遭點名外國金融機構實施法規中所列10項制裁的至少5項,並最遲在2年內採取全項制裁。可動用制裁包含禁止美國銀行放款及提供信用額度、禁止美國公民大量投資或購買該機構股票或債券,及拒絕該機構管理人員或擁有控股權益股東入境等。
Today @StateDept released a report that identifies 10 Hong Kong and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fficials who have destroyed Hong Kong’s autonomy and freedoms. The release of this report underscores our ongoing objection to Beijing’s actions. https://t.co/gTrO5FqRJh https://t.co/1iDiqQ0HUj
— Morgan Ortagus (@statedeptspox) October 14, 2020
Sources Reuters / HKDC
https://home.treasury.gov/……/recent-actions/20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