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多少少關於酒店業主聯會嗰句「被逼做本地市場」,其實一句說話可以睇得出,香港某些階層的偏見及僵化。
酒店業基本上係好勢利同注重門面的行業,超級白鴿眼。記得以前做酒店,我的上司成日會細聲話我知,邊個客戴隻錶係幾十萬,邊個客用個手袋又十幾萬。我會覺得「關我叉事咩,都係咁做嘢架啦!」但係上司對呢D貴客,明顯態度會殷勤好多,永遠對客的要求唔say no,永遠四萬咁嘅口。
相反,如果係promotion先來的客,即使同事表面上都係咁做嘢,但態度上真係求其好多。更有甚者,喺背後叫D客做「乞兒」,而講緊嘅人,可能只係最前線一個清潔或執房,甚至係炒散。客人身份不同,就算喺同一家酒店,同一等級的plan,受到的待遇都會截然不同。
所謂公司standard,只係有事俾人抽秤時,公司同你講的說話。酒店業係最注重社經階級的行業,對佢哋來講,佢哋的工作就係服務少部份貴客,同應付一大堆「乞兒」。即使嗰班「乞兒」都係俾錢來幫襯,甚至有時係俾足正價。但只要你係「貴客」,就算你要求多多,又俾好多嘢佢哋做,佢哋都做得好心甘情願。
經濟好的日子,所謂的good old days,遊客住客為主,遊客早出晚歸,返來只係沖個涼瞓個覺,好易serve,幾乎只係前台同執房有做嘢啫。而家經濟唔好,佢哋要推出staycation plan吸引本地客。staycation 客專為酒店而來,當然會用盡酒店設施。如此問題就出來了,好多香港酒店的設施,基本上只為爭取星級而備有的門面嘢,設施及服務人數,根本不足以應付大量客人。我記得以前做酒店嗰陣,spa的同事講返,工作其實好清閒,企多過做。因為遊客通常往外跑,好多所謂設施,有就得,用來擺,充撐場面。
但轉型做staycation,成個要求就唔同晒。客人要求設備係滿足到佢哋嘅,慣咗擺門面做樣的設施,突然真正要投入服務,不論硬體及軟體都跟不上,所以業界就嗌晒救命。香港酒店不似澳門,澳門酒店的設計,好多時係預客人留酒店玩成日,所以好重視配套,泳池好靚,餐廳商店多元化,酒吧有真正吸引力而非「有就得」,而且不止高消費人士,而係低消費人士都會考慮到,會有food court之類配套。香港突然要轉,硬體冇可能變得咁快,但管理人手方面都太僵化,轉不過來。
而最令酒店業感到「委屈」的,係要佢哋serve一班佢哋覺得係「乞兒」的人。感覺簡直好似日日俾「乞兒」蹂躪咁,所以先有咁多staycation 客的劣行流出。你估以前D「貴客」唔麻煩咩?要數畸尼嘢,有錢人唔會少得過窮L。但服務有錢人,佢哋心甘命抵,服務「乞兒」?好委屈囉!
就係覺得委屈,先會用「被逼」兩個字,短短兩個字,已經透露出嗰種「虎落平陽被犬欺」的不甘心。否則,唔會咁講嘢。
會點講法?「而家旅遊業寒冬,多得本地客支撐我哋產業,才可以繼續營運。」
呢D唔係識唔識講嘢嘅問題,係根本的偏見改不了。
酒店業主聯會:未通關被迫做本地生意
連續 4 天的國慶中秋連假剛結束。酒店業主聯會執行總幹事李漢城於電台節目中透露,本港整體酒店的入住率在過去 4 天達到 60% 至 70%。不過他指出,本地客並非酒店業的主要收入來源,幫助不大。若一直無法通關,只能被迫繼續做本地市場生意。
他指出本地度假並不能成爲酒店業的主要收入來源,只是「塘水滾塘魚」,幫助並不大。在目前困境下,叫做有收入支付部分人工、燈油火蠟,幫助減少酒店業虧損。若依舊未能通關或局部開放,酒店業只能「被迫繼續做本地市場生意」。因此,他希望政府能盡快推出「健康碼」並恢復正常通關,否則業界經營仍十分困難。
資料網友提供,貼文只供back up用途
來源:網路資料
聲明:以上資料轉載自網絡,僅供參考。